新藥價衝擊 病人恐無藥可醫?


商業周刊 更新日期:2009/10/08 00:00 文/胡釗維、何蕾



當心,你可能會成為「無藥病人」。十月一日起,健保局宣布第六度調降藥價,在現有健保局給付的一萬六千多項藥品中,調降七千六百多項,比重高達四七%,堪稱歷年之最,且降價幅度也相當驚人,外國藥品的平均降幅約二五%,國產藥品則更高,平均降幅達二八%。



藥價降,藥廠損失上百億



由於調降範圍與幅度都極大,也引發國內八大藥業公、協會空前大團結,於今年七月,首度站在同一陣線向健保局「嗆聲」。一位藥廠高層人士不諱言,這次藥價調降,製藥業至少得損失上百億元。



藥價調降,不是件壞事,首先,此次調降藥品中,不乏治療乳癌、肺癌的標靶藥物,如此一來,可大幅減輕癌症病人的藥費負擔;其次,「藥價黑洞」一直是健保局財務困窘的關鍵之一;藥價調降,也可讓尚未調漲保費的健保局稍稍緩一口氣,好處可說不少。只是對民眾而言,得當心的是,極有可能影響到未來就醫權益。



衝擊一:藥廠不願進新藥



台灣區製藥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黃柏熊即預估,此波藥價調整措施,將會有多達三百多項藥品退出健保市場,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秘書長程馨更明確指出,目前已有七十八項外國藥品計畫退出台灣市場,或退出國內健保市場,其中包括多項民眾常用的藥品,如常用抗生素、心臟血管用藥等。



藥界人士的說法其來有自,最近幾年,已至少有二十三種新藥,在取得衛生署許可證之後,卻決定不在台灣上市,主要原因就是認定國內健保藥價給付不合理,「哪一種產業,禁得起每隔兩年損失一五%以上的利潤?(編按:健保局已六度調降藥價,平均降幅約一五%)」程馨即指出,「藥廠無法獲得合理的利潤,國外藥廠引進新藥的意願當然會越來越低。」



對此,極力主張第六次調降藥價的前衛生署長葉金川則指出,此次調整藥價後所省下的藥費,將用於放寬標靶、化療等癌症用藥,以及流感抗病毒藥物與B、C肝炎用藥上,其實是擴大民眾用藥的權益。



衝擊二:醫院進低成本藥品



中華民國藥事品質改革協會理事長余萬能直言,縱使不致發生「無藥可用」情形,也形同變相鼓勵醫院引進低成本藥物,損害民眾的用藥權益。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也指出,藥價調降後,將掀起一波「換藥潮」,效應在新藥價宣布後三到六個月內將達到高峰。



她舉例,慣吃某項藥的慢性病患會被迫拿到另一項藥物,起初雖肯半信半疑的服用,卻逐漸感到藥效、副作用都不同,因此引發焦慮感。



對於換藥潮的疑慮,健保局醫審暨藥材小組主任沈茂庭則表示,根據健保局的調查,歷年的藥價調降,只有一%的換藥率,「一家大型醫院引進五百種藥品,若更改五種用藥,實在談不上換藥『潮』。」他進一步指出,更何況,醫院所使用的藥物,都是領有衛生署藥政處核可的藥證,都是安全有效的。



解方:醫藥分帳解決價差



說到底,健保局為民眾把關藥價的動機並沒有錯,卻為何仍會有如此大的衝擊疑慮?說穿了,在於現行的健保總額制度下,醫院收入遭打折已是常態,迫使醫院已經習慣索取藥價差利潤,以補貼醫療本業的不足。因此,只要健保局的藥價調降大刀一揮,醫院只好再向藥廠施壓。



該如何解決?余萬能提出「醫藥分帳」以解決藥價差,他指出,讓醫療的歸醫療,藥物的歸藥物,健保總額中應切出一塊單獨的藥物總額,就能避免讓醫院繼續拿買藥錢補貼醫療費用;只是,在「醫藥分帳」未徹底落實前,健保局得嚴格執行醫院換藥監測,並即時公布給民眾,還得確保民眾用藥無缺才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川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