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的老化以及西化的飲食而增加的慢性病盛行,成為慢性腎臟病增加的一個主要原因,而另一個原因,則跟國人的用藥習慣與觀念有關。一類是門診中常有許多民眾覺得自己腎臟功能不好,就想吃藥讓腎臟變好,甚至是吃來路不明的偏方與成藥;而另一類則是部分已罹患慢性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民眾認為所有的藥物都不好,吃久傷身,所以自行停藥或調整這些應該要好好服用的慢性病用藥,導致慢性病控制不好,進而衍生出腎臟病的合併症。

很多人都知道長期或過量吃止痛藥會傷腎,一般多是因為小便變少來就醫;其實,還有一類型會有大量蛋白尿,小便會有泡泡,而且會全身水腫。這些,民眾吃止痛藥要非常小心很多人服用NSAID非類固醇類止痛藥通常都會有輕微水腫,甚至痠痛貼布中就有此成分,有些人因為頭痛吃這類止痛藥好幾天,就會累積使得鹽份與水份滯留在身體內,然而在停藥後水腫就會消失。

服用這類NSAID止痛藥時,有不少人只是有輕微腳水腫,大都認為沒關係,等停藥後就會改善;其實,即使是有腳水腫也要小心,一定要就醫追蹤,以免腎臟出現惡化病況。

慢性腎臟病儼然成為一種「普遍進行式」的疾病,然而發病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因此病患往往無法及早發現自己已罹患慢性腎臟病而延誤適當就醫時機,導致後半輩子長年與洗腎為伍或面臨換腎命運。

腎臟也是個沉默的器官,在腎臟病的初期,您不會有任何不適的症狀,往往要到很末期的腎臟病,才會不舒服。早點發現腎臟生病了,就能早點開始治療、以及預防再度惡化,而您不能等到身體不舒服了才就診,這樣往往就太晚了,最好的方式,是定期去做腎臟的檢查!

簡單的抽血與驗尿,就能知道腎臟有沒有問題,抽血是要看腎臟清除毒素的能力–也就是驗「肌酸酐」(進而算出「腎絲球過濾速率」),而驗尿是用來篩檢是否有「蛋白尿」。這兩樣方法簡單又便宜,就能幫助早期發現問題。

哪些人有得到腎臟病的風險?大川診所王祝任醫師表示長期服用藥物(尤其是止痛藥或偏方草藥等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家族裡有腎臟病的親人、糖尿病患者、抽菸者、痛風患者、以及65歲以上者。這些都是高風險族群,一定要定期檢查腎臟功能。

知道自己是高風險者,也不能自暴自棄,因為還是有很多方法,能夠幫忙保護您的腎臟,比如:控制好血壓、血糖、選用不傷腎臟的藥物、戒菸等等,都能有效讓你的腎臟保持健康。

為保護自己的腎臟一定要遵守「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的原則,飲食習慣要注意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少糖、少油、少鹽,保持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服藥以及沒有鮪魚肚的生活原則,記得照顧自己的腎臟,也要定期做身體健康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川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